2007年5月21日星期一

牡丹亭上三生路

终于看过了一遍完整的青春版昆剧《牡丹亭》,发文纪念自己祝贺一下。
着迷牡丹亭的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”还是因为央视87版红楼梦电视剧第十集“听曲文宝玉悟禅机”结尾的那一段乐曲——就是林妹妹与之共鸣的那首“游园 [皂罗袍]”。详见《脂批石头记》第二十三回“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”。
当时我根本没注意到也不知道牡丹亭这出明代戏曲,上网搜了歌词才知道的,果然是让人感觉“满口余香”。立刻上土豆网看相关视频,好啊,妙啊。听了好多遍,可就是那“水磨调”的昆曲实在难学出来。
很快,我就弄到了DVD版的青春版牡丹亭来看,称它青春版就是因为主要演员很年轻,里面小生俞玖林的演唱很出彩,网上有人说他真假声转换技巧很高超。他的老师石小梅在新浪有个博客,里面有她唱的《玉簪记》琴挑里的一句(短短一句十来个字,足足唱了2分47秒,呵呵),反正我不懂怎么评赏,只会由衷佩服,叫一个“好!”。
这部DVD实际演出分三天演完,主要演员来自苏州昆剧团,舞美、灯光、剧本、出品等都是台湾的,是我见过的最全的,最多还原汤显祖原戏本的牡丹亭昆剧。而这“全”,就是该部剧最有价值的贡献。说实话,我这几天,听了看了多个版本的牡丹亭,这青春版的表现虽然非常靓丽,但是旦角的唱功和身段——特别是最出名的《游园》一段还是不如我看到的一个江苏昆剧团厅堂版折子戏(就是在传统方形的戏台里表演)水平高、韵味足、动作繁密精巧(虽然我也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,只能凭感觉欣赏)。
其实,舞台版全本的《牡丹亭》,即使因为演员年轻功力尚未炉火纯青(据说昆剧里旦角都是30来岁才能出师)相对有些稚嫩,却也能让观众如痴如醉,随着剧情变化或哭或笑。可见出品人“忠实”于原著的高明!
作为作品的观众,最讨厌导演编剧自以为是或者迫于外部干预对剧本大肆删改了,如果是因为时间、经费、艺术形式等关系精简当然无可厚非,但是如果把观众当作小孩子,呈现另一个风味的牡丹亭,还说是“全本牡丹亭”的话,那就已经不是汤显祖的“牡丹亭”了。我现在就特别想看到讲述宝玉的好朋友秦钟的央视87红楼梦被删掉那部分!

谢谢出品人白先勇呈献给现代中国人的全本牡丹亭!

呵呵,我现在特别习惯昆剧里的柳梦梅用特别高的声音对这杜丽娘喊” ji~jie~!”(姐姐)。

没有评论: